音視頻課:師道人生專欄


堅守德育三年不放松
假期學明代大儒王陽明的《社學教條》,開篇強調(diào):今教童子,惟當以孝悌忠信、禮義廉恥為專務。近日又讀禪宗溈仰宗第九代祖師宣化上人的著作《教育救國》,上人在美國開辦了育良小學和培德中學,學校以中國文化中的八德——孝、悌、忠、信、禮、義、廉、恥作為教育總綱。
相隔五百年,為什么兩位開悟大德都提出了教育的根本指向——八德,這使我不得不深入思考。
1、三年修德,一生無憂。
一個孩子在小的時候,如果能夠把德行修好,打好底子,一生用得上。象孝悌忠信,這都是童子功。有這樣八德的人,無論考什么學歷,工作不會愁,一定會對社會有很好的貢獻。
2、德行修正,學業(yè)自進。
當一個孩子修好德行,有了孝敬父母,報效國家的心愿,他的讀書目的就明確了,學習自然有動力,有動力的學習,一年頂三年用。現(xiàn)在的學生上了大學就不學習了,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八德的根沒有扎住。
3、無德有才,毀人一生。
“古今大奸大惡之人,皆是有好天資大作用之人。只因伊父母先生,均不知教學圣賢,躬行實踐。”沒有德行,才華越大,結果越可怕。貪官基本都是高學歷,這就是典型案例。
4、啟蒙教育,德育為主,知識為輔。
古人說,蒙以養(yǎng)正,圣功也。起步一定要先抓德育,知識教育應該如何定位,第一,知識教育為德育助力,語數(shù)外都可以傳道行道,第二,知道教育以生活常識為主,學以致用,第三,知識教育先培養(yǎng)學科興趣。
前輩說的話,一定有道理,看我們后人如何實踐。

上一篇:明德君子心性成長錘煉史
下一篇:最后一頁
版權聲明:本站所有課程及人物版權歸課程主辦方或主講人所有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