音視頻課:如何培養(yǎng)孩子的內在動力——從磨蹭拖拉,到自動自發(fā)


每個有內在動力的小孩兒,都活成了傳奇
我做家庭教育咨詢工作,到今年是第12個年頭,工作中積累的資料和素材,超過2500萬字,咨詢預約已經(jīng)排到了1年以后。
那些讓你們感到苦惱的問題,比如孩子脾氣暴躁,膽小、不合群,缺少主動性,學習習慣不佳,磨蹭拖拉,不做作業(yè),等等,恰好就是我的工作內容。
通常,家長到了束手無策的地步,才會來找我,因此,匯聚到我這里的家庭教育問題,都是最棘手的,比如,有的孩子為了半小時的作業(yè),能拖延12個小時;有的孩子,為了躲避學習,跟父母來回周旋,堪比諜戰(zhàn)大片。
這些父母和孩子后來怎樣了呢?我的助理曾經(jīng)繪聲繪色地調侃我說:我每天都像看電影一樣,最開始接待的,通常都是一個憂心忡忡的家長帶著一個傷痕累累的孩子,這樣的境況,我看著都替你犯愁。然而,過了一段時間,就見著一個歡天喜地的家長,帶著一個活力十足的孩子走了。在我看來,你這里簡直就是“魔法工廠”。
所謂的“魔法”,其實并不神秘,最直白地說,就是感覺。我們的內在動力課程,也是緊扣這條有魔法的線索展開。
我在咨詢工作中反復印證一個道理:好的感覺產(chǎn)生動力,壞的感覺產(chǎn)生阻力。如果我們用通俗的語言來解釋,那些有內在動力的孩子,無非就是感覺好而已。當然,這個感覺,我們在課程中有詳細的闡述,分為基礎感覺和對事的感覺。
悄無聲息的成全
這些年,內在動力豐沛的人,我還真是見過不少。
有位學霸朋友特別愛開玩笑,她曾經(jīng)說:我爸媽肯定是拯救了銀河系,才生了我。
我逗趣說:求你了,謙虛點行嗎?
她繼續(xù)說:我說的是事實啊,你看,我從來沒讓他們操過心,只是一路讓他們自豪,做我的爸媽,實在太輕松。
我說:得了吧,要不是你爸媽提供了一個溫度適宜的成長環(huán)境,還有你今天大言不慚吹牛的份兒?
她收起玩笑,很認真地說:這倒是。
我很了解這位朋友,他爸媽對她特別好,家庭氣氛很輕松,一家人永遠都是嘻嘻哈哈的,父母給了她充分的自由,她小時候愛看書,愛折騰,有經(jīng)濟頭腦。讀大學的時候,拿數(shù)十萬去創(chuàng)業(yè),沒成功,家里人一句責備的話也沒有。大學畢業(yè)沒多久,再次去創(chuàng)業(yè),從前折騰出來的經(jīng)驗,都派上了用場,在工作中如魚得水,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身價不菲。
這位朋友的父母,確實如她所說,輕松得讓人羨慕,然而,不要忽略了,她的父母用溫馨的家庭氛圍,滋養(yǎng)了她的基礎感覺,同時,用自由和信任,成全了她對事的感覺。哪怕創(chuàng)業(yè)失敗,也沒有一句責備的話,我的朋友在這些起起伏伏中成長,但家永遠是港灣,是堅實的后盾。
我們通常認為,內在動力豐沛,是天才型兒童的特質,這樣的孩子可遇不可求,只有父母命好,才能中獎。其實,那些所謂的拯救銀河系的父母,并不是命好,做的事情也未必多,但是,他們做了對的事情,那就是滋養(yǎng)孩子的感覺,培養(yǎng)了孩子的內在動力。每個孩子的生命,都有一萬種可能,而擁有內在動力,是最好的那一種。他們的孩子,未必是公眾人物,然而,在各自的領域,都活成了傳奇。
渾然不知的破壞
其實,內在動力與生俱來。你看,孩子兩三歲的時候,什么都想做,如果讓他做了,他就會滿心歡喜,充滿成就感,如果不讓他做,反倒會大哭大鬧。也就是說,每個孩子天然都擁有豐沛的內在動力。
在這里,我們來做一個非常不人道的假設:如果我給你一個兩三歲的孩子,讓你用三五年的光景,把他的內在動力徹底毀掉,讓他變成一個心緒低落、目光呆滯、性格急躁、磨蹭拖延、什么都不想做的孩子,你能完成任務嗎?
你是否有這樣的感覺:如果真有這樣的任務,一時還真不知道從何著手?
別急,我們不妨從感覺這條魔法線出發(fā),來進行一個合情合理的邏輯推演。
既然內在動力的核心是感覺,那么,成就內在動力,要靠感覺;破壞內在動力,也要靠感覺。如果想徹底破壞孩子的內在動力,先徹底破壞孩子的感覺,也就完成了這個不人道的任務。
怎么破壞呢?實在簡單,咱們就從2周歲開始說起吧
比如,孩子要自己穿鞋,但穿得極慢,穿不上還哭,大人嫌麻煩,不管三七二十一,直接上手給孩子穿上,拉著孩子就走,孩子不依,哭著把鞋脫下來,要自己穿,然后,就見大人一手拎起孩子,一手拎著鞋,心急火燎地趕路,任由孩子蹬著腳丫大哭。
總是看孩子不順眼,孩子膽小就怕他受欺負,總是鼓勵孩子還手,甚至說“打傷了咱付藥費”;孩子強勢,就怕孩子將來受打壓,索性自己先打壓著,凡事跟孩子拗著來;孩子活潑,就怕孩子不專心,總想讓他練個書法靜靜心;孩子喜歡安靜愛閱讀,又怕成了書呆子,總逼著孩子下樓走走。我曾經(jīng)調侃一位媽媽:哪怕全天下的孩子任由你選,恐怕也選不出個讓你放心的。
我猜測,一個孩子剛剛學會了說話,學會了走路,驚喜感一過,頓覺這個世界不再友好,嫌棄之聲不絕于耳:哎呀,不要亂動,快點起床,趕緊刷牙,別玩水,要有禮貌,見人要問好,跟你說過多少遍了,把玩具收起來,我教你背古詩,不要到處亂跑,好好吃飯……
總算上小學了,媽媽在旁邊監(jiān)督作業(yè):這個字,注意結構,橫要拉平,坐直了,不要亂看,橡皮放旁邊,口算太慢了,你到底有沒有聽課,怎么錯這么多?你不會沒關系,態(tài)度要認真,從一年級開始,要養(yǎng)成獨立自主的好習慣,知道嗎?
殊不知,養(yǎng)成好習慣,貴在堅持;破壞孩子的內在動力,也是貴在堅持。于是,很多家長,用三五年的時間,勤勤勉勉,兢兢業(yè)業(yè),把孩子的內在動力破壞得一干二凈。
可憐又可嘆的是,與生俱來的內在動力,從標配,直接變成了奢侈品。
有條不紊地重建
當然,沒有哪個父母,立志要破壞孩子的內在動力,只是初為人父,初為人母,此心的急切,外加教育能力的缺失,盲目地用力,反倒好心辦了壞事。這時候,一味地后悔和自責,顯然無濟于事,家長最關心的是:孩子的內在動力能否失而復得?
答案是肯定的。
我這些年做的教育咨詢工作,說到底,就是在修復孩子的內在動力,這是一份有難度的工作。對我而言,它也是一份有成就感的工作,我與家長齊心協(xié)力,或溫柔,或果斷,或小心翼翼,或潤物無聲,當眼看著孩子的內在動力再次回歸,恨不得相擁而泣。
也許有人會問,為什么你能解開這個難題?說得玄妙一點,就是我能看到感覺的魔法線。其實,這條感覺線并不神秘,你只需在孩子的每個或積極或消極的行為上都追問一句:他此刻是什么感覺?
我從小到大跟孩子打交道,這個問題問了許多年,也答了許多年,經(jīng)年累月地琢磨,這條隱藏的感覺暗線,就成了明線,一眼便知。
能看到這條線,也就能看到它的所有走向,于是,就可以優(yōu)中選優(yōu),找到一條最佳路徑。正因為如此,我曾經(jīng)讓一個朋友家的孩子,5天改變了嚴重的磨蹭,還曾經(jīng)讓我叔叔家一個嚴重拖延的孩子,當天就高高興興、主動自覺地完成作業(yè)??梢哉f,看到了感覺線,所有的教育難題都一目了然,修復孩子的內在動力,也不是困難的事兒。
因此,我們的課程,并不是吵嚷著內在動力有多重要,而是將這些年在家庭教育領域所做的修復工作高度概括和濃縮,形成一個系統(tǒng)化的解決方案。通過這個課程,可以學習如何看到這條感覺的暗線,怎么呼應,怎么推進,怎么放手。當你做到了這一切,就會發(fā)現(xiàn),擁有一個內在動力豐沛的孩子,并不是難事兒。
課程目錄:
第1講:內在動力好在哪里?
第2講:外在動力不是洪水猛獸
第3講:否定,是對孩子精神世界的電擊
第4講:內在動力的加減法
第5講:觀察者視角
第6講:尋找改變的著力點
第7講:如何中正地拎要點
第8講:教育的分寸感
第9講:對策來自感覺
第10講:正向反饋改寫基礎感覺
第11講:負面行為,沒那么可怕
第12講:父母的情緒穩(wěn)定有多重要?
第13講:拖延,孩子內心的一場戰(zhàn)爭
第14講:如何消除困難感?
第15講:錯誤是用來慢慢學習的
第16講:打破三分鐘熱度的魔咒
第17講:抵達意愿的巔峰
第18講:幽默是最有質感的陪伴
第19講:總有一輩要轉身
第20講:做孩子的腳手架

上一篇:0-6歲育兒課 || 如何躲過育兒的坑
下一篇:家長の課:作業(yè)的高效陪伴攻略
版權聲明:本站所有課程及人物版權歸課程主辦方或主講人所有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