領導力
培訓搜索引擎
《點燃中層--綜合領導力修煉》
點燃中層--綜合領導力修煉
講師:劉映吟
課程背景:
中層管理者是企業(yè)中堅力量,發(fā)揮承上啟下的關鍵性作用。中層管理者的能力從自我認知開始,延伸到組織能力、溝通能力、協(xié)調能力、團隊管理與賦能等多方面。只有打造好中層,企業(yè)才不會“腰疼”,戰(zhàn)略才不會“流產”,好中層是火,點燃團隊激情,提升整體戰(zhàn)斗力。而在塑造企業(yè)執(zhí)行力、凝聚力與文化力的過程中,中層管理者的迷茫表現(xiàn)為:
為什么自己會感受到疲憊和職業(yè)倦怠?
為什么員工不主動,不積極?
為什么之前的業(yè)務精英提拔后不能勝任?
為什么獎金對有些員工激勵不大?
為什么有些員工之間關系很難調和?
為什么看似強大的團隊,執(zhí)行力卻不強?
眾所周知,管理的核心是人,如何充分發(fā)揮自身的優(yōu)勢,并調動員工的主觀能動性,令團隊成員自動自發(fā)的工作,成為了管理者核心能力的體現(xiàn)。
課程以先進管理學理論和中層管理者認知為基石,在此基礎上結合人格心理學中的九型人格工具,能使管理者充分認識自己的心理變化,高度地感知團隊成員的心理感受,有效激發(fā)員工的工作激情,個性化地提高每個成員的執(zhí)行力。全方位提升管理者洞察力、領導力、溝通力、團隊培育與激勵能力。為個人修養(yǎng)與自我提升、歷練提供更深入的洞察力,推己及人,易用、易懂、精準、有效。
課程收獲:
本課程通過講授+測試+情境模擬+訪談+案例分析+視頻欣賞+互動研討的授課方式,力爭使學員實現(xiàn)以下收獲:
1.幫助管理者認清自我角色,了解個人職業(yè)的核心價值觀和注意力焦點;
2.了解自己的職業(yè)個性、優(yōu)勢與局限;
3.找到自己的改善與成長方向,提升自我管理效能;
4.學會了解他人,接納他人,尊重差異,建立和諧的職業(yè)關系;
5.改善人際溝通模式,掌握與不同性格的人的溝通技巧;
6.提高團隊凝聚力,改善團隊溝通,促進團隊和諧,塑造共贏團隊;
7.對管理者來說,增強對人的洞察力,做到人盡其才,知人善任;
8.化繁就簡,將復雜的理論轉化為生動鮮活的課程,能很快應用到企業(yè)管理的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。
課程時間:1天(6小時)
授課對象:儲備干部、中高層管理者、人力資源從業(yè)者等。
授課方式:引導式自我認知+性格測試+情境模擬+示范式講授+個人分享和自我觀察+小組互動討論+思維導圖式課程體驗與總結
課程大綱:
第一講:管理認知與管理者定位
一、管理的認識(互動討論)
1.管理的內涵是什么?
2.管理的步驟是什么?
3.管理究竟是管什么?
二、管理者定位
互動探索:管理者需要具備的素質(思考--排序--討論--說服--分享--總結)
1.員工與管理者的三大區(qū)別
2.中層管理者的五種角色
管理協(xié)調者
教練/導師
正能量的賦能者
領導示范者
規(guī)則維護者
3. 管理的五大職能解讀
周詳計劃--高效組織--有力指揮--充分協(xié)調--精準控制
三、管理者的角色錯位
1. 民意代表--言行粗暴缺乏關懷
2. 莊園地主--封閉狹隘缺乏協(xié)同
3. 勞動模范--事必躬親缺乏激勵
4. 好好先生--得過且過缺乏責任
四、管理人員的素質要求
1. 培訓老師——點與面、深與廣、熟與巧
2. 產品專家——講一堂產品營銷課
3. 營銷高手——提煉一種產品營銷話術
4. 文化典范——制度的模范踐行者
討論:這4個角色如何在每位管理者身上體現(xiàn)
五、管理者自畫像與自我解讀
1. 自我剖析與課堂分享
2. 案例分析:《高速成長的銀行行長》
3. 成功定理與冰山理論
4. 引導式自我發(fā)展需求五層次探索與分析
5. 職業(yè)發(fā)展路徑規(guī)劃與繪制
第二講:團隊賦能與激勵
一、激勵的含義
1.激勵把員工的潛能轉化為現(xiàn)實動能的過程
2.激勵從心
3.案例視頻:《經典員工激勵》
4.討論:激勵的內涵與作用
二、情境領導模式運用
1.低能力低意愿員工的管理
2.低能力高意愿員工的管理
3.高能力低意愿員工的管理
4.高能力高意愿員工的管理
三、激勵方法的運用
1.互動:需求層次論、雙因素論下的員工激勵探索
2.新生代員工職業(yè)發(fā)展的痛點、爽點、癢點
3.激勵方法與場景運用(根據(jù)情況,詳解其中三種,引導學員舉一反三)
(1)目標激勵的含義與場景運用
(2)情感激勵的含義與場景運用
(3)賦能激勵的含義與場景運用
(4)民主激勵的含義與場景運用
(5)榜樣激勵的含義與場景運用
(6)競賽激勵的含義與場景運用
(7)信任激勵的含義與場景運用
(8)價值激勵的含義與場景運用
(9)關懷激勵的含義與場景運用
(10)信任與賞識激勵的含義及場景運用
(11)物質激勵的含義與場景運用
(12)懲罰激勵的含義與場景運用
三、激勵的誤區(qū)與糾正
1.每個人的需求點都是一樣的
案例:某公司的離職原因調查
2. 唯物質激勵論
3. 激勵只有正向不含處罰
4. 人人理解論資排輩
5. 忽視團隊文化的激勵作用
四、高效管理溝通
1.管理溝通誤區(qū):含糊其辭、點到為止、一語雙關
2.高效管理溝通的五要素
(1)同理心傾聽
案例:下屬群體事件
(2)減少”溝通漏斗“
測試:發(fā)問、附屬確認、回應、總結
(3)金字塔原理--簡明高效
(4)同頻道溝通:高效表達與理解
(5)向下溝通--雙向溝通
第三講:九型人格與領導力提升
一、古老而常新的“讀心術”----九型人格概述與自我認知
1.誰在決定我們的行為?
2.什么是性格?性格是如何形成的?
3.意識與肉體關系,意識與性格的關系。
4.九型人格的起源及發(fā)展歷程;
5.九型人格與其他性格工具的關系;
6.九型人格的應用領域;
互動:學員九型人格測試與討論
二、解讀神奇的“人性地圖”——九型人格解析
1.各型號的代表動物
2.各型號的典型特征(體型、氣場、眼神、能量)
3.各項號的性格優(yōu)勢以及性格局限
4.各型號代表人物分析(照片)
案例:各型號代表人物視頻剪輯
三、通過望、聞、問、切,快速識人技巧
1.如何識別一個人是外向還是內向?
2.如何識別一個人的能量?(高、中、低)
課堂練習:練習用肉眼判斷他是誰,知己知彼、百戰(zhàn)不殆;
四、現(xiàn)場學員性格判斷
1.通過體型來識別;
2.通過眼神來識別;
3.通過外部行為呈現(xiàn)來識別;
4.通過排除法來識別
五、九型人格在團隊管理中的應用實踐研討
(一)應用九型人格合理分配工作
1.各型號的擅長領域;
課堂練習:團隊設立與人員管理
(二)九型人格與管理溝通
1.各型號的溝通特點
課堂練習:不要吝嗇你的贊美
(三)應用九型人格打造高效團隊
1.各型號的領導風格;
2.打造適合自己性格特征的團隊;
案例分析:影視劇團隊人物分析
(四)應用九型人格激勵下屬
1.各型號屬下的核心需求
2.各型號下屬的有效激勵方法;
課堂練習:如何進行高績效員工的物質與精神激勵
(五)九型人格與管理技能提升
1.各型號的工作盲區(qū)、優(yōu)勢區(qū);
2.各型號學習的對象及成長方向;
3. 各型號員工的職業(yè)天賦與培養(yǎng)方向;
4. 自我領導力提升。
第五講:課程總結與行動轉化
一、個人魚刺骨法課程收獲總結
二、團隊思維導圖:團隊管理的難點與破解方法
確定問題--系統(tǒng)分析--方案決策--實施計劃--調整與總結
三、行為轉化思考
四、團隊分享、相互點評與總結
五、講師課程回顧、總結
六、優(yōu)秀團隊頒獎
劉映吟 講師
● 17年金融業(yè)務管理經驗與培訓經驗
● 四川大學工商管理碩士
● 四川大學高管研修班特聘講師
● 四川師范大學客座副教授
● CFP 國際金融理財師
● 中國心理學會認證咨詢師
● ACI國際注冊心理咨詢師
● Lynn Lott鼓勵咨詢師
● 亞太心理協(xié)會EAP企業(yè)員工心理指導師
● 人力資源經濟師
● 國際管理沙盤認證講師
● 曾任銀行分行零售銀行部負責人/支行行長
● 曾任總行私人銀行業(yè)務管理負責人
● 豆音尚閣聲音教育創(chuàng)始人
● 國家規(guī)劃教材編委委員、《商務談判》副主編
授課風格/TEACHING STYLE
● 邏輯嚴謹,抽絲剝繭
● 情境分析,深入淺出
● 授之以魚,授之以漁
● 結果導向、實操落地
核心優(yōu)勢/CORE ADVANTAGES
● 11年銀行業(yè)管理經驗+6年本科高校教學經驗,理論與實戰(zhàn)結合派專家講師
● 分別在銀行支行+分行+總行擔任一線業(yè)務和中高層管理崗位,深入了解市場與學員
● 課程平均分9.8,為多年銀行、保險機構30家以上分支機構授課,金融業(yè)超高返聘率
● 持有銀行從業(yè)、證券從業(yè)、基金銷售、保險代理等金融業(yè)全牌照證書,金融實操能力強
● 雙一流高校與大型國企長期授課經驗,擅長因人制宜,根據(jù)學員特點定制課程
● 融合金融、市場營銷、人力資源管理、心理學等多維度知識結構,課程設計更全面
● 課程設計理論深度強于傳統(tǒng)商業(yè)課程,授課風格比傳統(tǒng)學院派更加深入淺出
職業(yè)經歷/CAREER EXPERIENCE
招商銀行重慶分行 零售客戶經理(1年)
匯豐銀行成都分行 貴賓理財經理(2年)
哈爾濱銀行成都分行 理財業(yè)務負責人(2年)
貴陽銀行成都分行 零售銀行部總經理(2年)
成都農商銀行總行 私人銀行業(yè)務管理負責人(4年)
四川大學/四川師范大學 高管研修班特聘講師/客座副教授(6年)
上一篇:《領導力與團隊管理》
下一篇:《卓越領導力》